感谢支持
我们一直在努力

Linux操作系统下启动盘制作教程

一、为什么需要Linux启动盘
有很多理由来说明这个问题:首先它可用于启动Linux系统。其次,当系统发生错误,需要进行系统恢复时 我们需要用到它。还有,如果你喜欢经常更新系统内核的话,那么一张启动盘则是必不可少的。
希望了解Linux系统组成及启动过程的朋友,如果按照本文提供的方法做下去,相信你做完启动盘之后,你 对Linux又会有新的认识。
二、启动盘的类型
启动盘一般可分为如下两种:一种是只含内核(kernel)的启动盘,这种盘只含有系统内核,并不包括根文 件系统(root file system),它在其内核中指明了根文件系统所在的位置,在启动过程中根据该参数去安装根 文件系统。也就是说,这种类型的启动盘必须和硬盘上的根文件系统配合才能使用。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启动盘一 般指的就是这种类型,有些资料上也把这种盘称之为boot盘。
另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启动盘除了包含内核以外,还包含了文件系统。这种类型的启动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 经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。由于有自己的根文件系统,这种类型的启动盘可以在没有硬盘的机器上启动一个小的 Linux系统。这种类型的盘有时也称作boot/root盘。 三、启动盘的制作
1.boot盘的制作
很多Linux发行套件已经提供了boot盘,一般情况是在DOS下使用RAWRITE制作一张boot盘。当然这种方法是 在安装Linux之前进行制作。如果在安装了Linux之后希望再制作系统盘,请按以下步骤进行:
(1)以root的身份进行登录。
(2)确定内核的位置,一般情况下内核位于/vmlinuz中,当然不同的发行套件中该位置可能会有区别,可以 查看相关的文档。
(3)用rdev命令设置根设备为Linux系统的根文件系统。首先查看内核中对根文件系统的配置,执行如下命令:
   #rdev /vmlinuz
如果你的Linux根文件系统位于/dev/hda1,那么应该有如下的信息:
   Root Device /dev/hda1
  
注意:该信息随你在安装时的配置不同而结果可能不同。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,该设置值可能并不正 确,例如我的系统(RedHat 6.0 kernel 2.2.5-15)上的配置值就显示如下:
   #rdev /boot/vmlinuz
   Root Device /dev/sdc1 (显示为sdc1即第三SCSI硬盘,而我的机器上根本没有!)
  
但是这并不表明该配置有问题,因为lilo.conf中的相关配置项会覆盖该值,详见boot/root盘中的分析。
(4)如果上一步的显示信息和你的实际配置有偏差,可以执行如下命令进行修正:
   rdev /dev/vmlinuz /dev/hda1 (假设根文件系统位于/dev/hda1上)
  
再次执行rdev /vmliuz确保正确,否则做出来的盘是不会启动的!
(5)拿一张已格式化的软盘(Linux下用fdformat格式化),执行下述命令:
   #dd if=/vmlinuz of=/def/fd0 bs=8192
  
至此,一张专用于引导Linux系统的boot盘就做好了。去测试一下吧!2.boot/root盘的制作
boot/root盘由两部分组成,即核心和根文件系统。要把这两部分都放到一个1.44MB的软盘上去,通常要对内核和根文件系统进行压缩,压缩核心的最好方法是进行重新编译内核,将一些不必要的支持去掉,如对网络和其它周边设备的支持,重要的一点是记住内核必须支持RAMDISK及ext2,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引导。关于内核的编译本文不再阐述,下面重点介绍如何生成根文件系统的压缩包。对于根文件系统的压缩包括两方面的问题,第一是只保留必要的根文件系统组件,第二是将根文件系统做成一个压缩包,类似于内核工作的原理。
1 根文件系统概述
一个根文件系统必须包括支持完整Linux系统的全部东西,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:
·基本文件系统结构;
·至少含有以下目录:/dev、 /proc、 /bin、 /etc、 /lib、 /usr、 /tmp;
·最基本的应用程序,如sh、 ls、 cp、 mv等;
·最低限度的配置文件,如rc、 inittab、 fstab等;
·设备:/dev/hd*、 /dev/tty*、 /dev/fd0;
·基本程序运行所需的库函数。
以上所需文件一般情况下会超过1.44M,因此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准备好内容后再压缩到软盘中,当用软盘启动时,再把文件解压到内存中,形成一个虚拟盘(RAMDISK),通过RAMDISK控制系统启动。
为了能创建以上的根文件系统,你必须有一个空闲的能够放下大约4MB文件的RAMDISK。系统缺省情况下已替我们建好了一个大小为4096KB的RAMDISK,其设备名一般为/dev/ram0,我们就使用它来保存我们预先准备好的根文件系统。
2 创建根文件系统
Linux内核识别两种可以直接拷贝到RAMDISK的文件系统,它们是minix 和ext2,ext2性能更好。mke2fs缺省情况下在1.44M的软盘上产生360个信息节点,使用压缩格式的根文件系统需要更多的信息节点,所以使用如下命令创建文件系统可以创建2000个信息节点,而且一般不会用完。
  
    mke2fs -m 0 -i 2000 /dev/ram0
  
mke2fs将会自动判断设备容量的大小并相应地配置自身,-m 0参数防止它给root保留空间,这样会腾出更多的有用空间。接着把虚拟盘挂在节点/mnt上:
  
    mount -t ext2 /dev/ram0 /mnt/floppy
 
接着是创建目录。根文件系统最少应该有如下8个目录:
/dev — 设备;
/proc — proc 文件系统所需目录;
/etc — 系统配置文件;
/sbin — 重要的系统程序;
/bin — 基本应用程序;
/lib — 共享函数库;
/mnt — 装载其他磁盘节点;
/usr — 附加应用程序。
执行如下命令创建这些目录:
    #cd /mnt/floppy
    #mkdir dev proc etc sbin bin lib mnt usr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各个目录下的内容了:
·/dev:/dev中含有系统不可缺少的设备文件。可以把现有系统中/dev的文件拷贝过来,然后删除不必要的文件。命令cp -dpR /dev /mnt会拷贝/dev整个目录但不拷贝文件内容,dp开关保证链接文件仍然不变,不会拷贝链接所指原文件,而且属性不变。如果你没有SCSI设备,删除所有的以sd开头的文件。如果你不想使用串口设备,删除所有以cua开头的文件。不过记住一定要保留console、kmem、mem、null、ram、tty1等文件。
·/etc:这个目录中含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系统配置文件。这下面的文件比较多,那么到底哪些文件是必需的,哪些可有可无呢?由于这下面的文件一般是一些文本文件,都不是很大,干脆全部保留算了。
我的启动盘中含有不到15个配置文件,大致可分为3部分:
·rc.d/* — 系统启动脚本;
·fstab — 列出要登录的文件系统;
·inittab — 包含启动过程参数。
而且这些文件都是最简单的。rc应该包括:
  
    #!/bin/sh
    /bin/mount -av
    /bin/hostname yjy
    fstab应包括:
    /dev/ram0 / ext2 defaults
    /dev/fd0 / ext2 defaults
    /proc /proc proc defaults
    inittab包括:
    id:2:initdefault:
    si::sysinit:/etc/rc
    1:2345:respawn:/sbin/getty 9600 tty1
    2:23:respawn:/sbin/getty 9600 tty2
·/bin和/sbin:该目录中包含有必不可少的应用程序,如ls, mv, cat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,不过一定要记住包括以下程序:init, getty,login, mount,运行你的rc的外壳shell。
·/lib: 该目录中包含有你的启动盘启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共享函数库,如果缺少必须的函数库,系统会停止启动或出现一大堆错误信息,所以一定要注意。
几乎所有的程序都需要libc库,列一下目录/lib中的libc:
  
    % ls -l /lib/libc*
    -rwxr-xr-x 1 root root 4016683 Apr 16 18:48 libc-2.1.1.so*
   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3 Apr 10 12:25 libc.so.6 -> libc-2.1.1.so*
    libc.so.6的6表示版本号,它指向的文件才是你真正需要的。
  
查看每一个程序使用的函数库,用命令ldd,如:
  
    % ldd /sbin/mke2fs
    libext2fs.so.2 => /lib/libext2fs.so.2 (0x40014000)
    libcom_err.so.2 => /lib/libcom_err.so.2 (0x40026000)
    libuuid.so.1 => /lib/libuuid.so.1 (0x40028000)
    libc.so.6 => /lib/libc.so.6 (0x4002c000)
    /lib/ld-linux.so.2 => /lib/ld-linux.so.2 (0x40000000)
  
输出右边的库都是必须的,有的可能是链接文件。在/lib目录下你还必须有函数库装载器,这个装载器或是ld.so (对 a.out 库) 或是 ld-linux.so (对 ELF 库)。新版本的ldd一般会告诉你所需库的装载器。把装载器和库拷贝到/lib后,再仔细检查一遍,一定保证没有遗漏。
3 模块
如果你有一个模块化的内核,你还得考虑需要加载的模块,它们都位于/lib/modules,你可以把不是很重要的模块放到别的盘上,当系统启动后再加载,这样会节省启动盘的空间。
4 打包
一旦你完成了上述工作,卸下虚拟盘,拷贝到一个文件中,然后压缩。
  
    umount /mnt
    dd if=/dev/ram0 bs=1k | gzip -v9>rfs.gz
  
压缩结束后,你就拥有了一个压缩的根文件系统,不过你得检查它的大小,如果大了,你还得删除一些东西。
组织引导盘
有了根文件系统和内核之后,最后的工作就是把它们组织在一起。先检查总文件的大小,如果超出1.44MB,就得考虑重新创建所需或用两张磁盘,即使用两张磁盘,你的根文件系统也得小于1.44MB。
接着就是确定是用LILO控制启动还是直接用拷贝到盘上的内核控制启动。用LILO的好处是你能增加支持初始化硬件的参数到内核中,缺点是较复杂且占用珍贵的磁盘空间,不过我还是建议使用LILO控制系统启动。下面我就介绍用LILO的过程,直接用拷贝到盘上的内核控制启动的方法就不作叙述了。
用LILO控制启动首先就得写一个LILO配置文件,以下是一个最简单的配置文件,但是已经够用了。
  
    boot =/dev/fd0
    install =/boot/boot.b
    map =/boot/map
    read-write
    backup =/dev/null
    compact
    image = KERNEL
    label = Bootdisk
    root =/dev/fd0
  
参数说明见相关资料。然后把它命名为bdlilo.conf。 接下来就是创建一个内核文件系统。把一张干净的软盘插入软驱,在上面创建ext2文件系统。
  
    mke2fs -i 8192 -m 0 /dev/fd0 50
    “-i 8192”表示每8192位创建一个信息节点。接着登录系统:
    mount /dev/fd0 /mnt/floppy
    rm -rf /mnt/floppy/lost+found
    mkdir /mnt/floppy{boot,dev}
    删去目录/ lost+found,创建两个目录/boot和/dev,再执行:
    cp -R /dev/{null,fd0} /mnt/floppy/dev
    接着拷贝启动加载器boot.b到目录/boot中,
    cp /boot/boot.b /mnt/floppy/boot
    最后,拷贝你创建的配置文件bdlilo.conf和内核到内核文件系统的根目录下,
    cp bdlilo.conf KERNEL /mnt/floppy
  
现在,根文件系统所需的所有文件都准备就绪了。再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帮助安装LILO引导器到软盘的根文件系统上面:
  
    lilo -v -C bdlilo.conf -r /mnt
  
OK,可以运行它了,如果运行结果没有错误就表明成功,否则就应该仔细检查一下上面的设置。

赞(0) 打赏
转载请注明出处:服务器评测 » Linux操作系统下启动盘制作教程
分享到: 更多 (0)

听说打赏我的人,都进福布斯排行榜啦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