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随着chatroulette、tinychat等的Flash P2P视频应用的普及,突然想念起以前Win下softcam之类的软件,Google了一圈找到个AVLD,Another Video Loopback Device。[请翻墙]
AVLD是作为内核模块起作用的,挂载avld,就会生成/dev/videoX,于是Flash、Pidgin、Skype(貌似不行)就能打开这个设备作为摄像头;而AVLD的输入则是对/dev/videoX文件的写入,可以用mencoder、ffmpeg之类的工具把其他视频流转换特定格式后写到/dev/videoX,这就完成整个“虚拟”的过程了。
我在Archlinux下用yaourt从AUR里面安装avld,很快很方便,下面一些例子命令:
#把自己加入video组,方便以后写video设备
sudo gpasswd -a boypt video
#挂载avld模块
sudo modprobe avld
#查看video设备,我的本本自带的摄像头是video0,虚拟的为video1
ls -l /dev/video*
#设置虚拟摄像头的分辨率等参数,后面输入的视频必须跟这参数一致,否则会报错,报错信息运行dmesg|tail查看
echo “width=320 height=240 fps=25” > /dev/video0
#用mencoder给虚拟摄像头写入数据
#其中-vf的scale参数设置输出的分辨率,format设置视频颜色参数;
#读取端的颜色参数需要跟这里一致画面才正常
#-ss参数可以设置视频从某时间开始播放
mencoder “myvideofile.avi” -cache 8192 -nosound -ovc raw -vf scale=320:240,format=rgb24 -of rawvideo -o /dev/video1 -ss 0:5:0
#从另外的终端运行mplayer查看输出
mplayer tv:// -tv “driver=v4l:device=/dev/video1:noaudio:outfmt=rgb24”
上面echo的命令是可以动态修改虚拟摄像头的输出参数的,也可以在挂载时候用参数设置;默认挂载的参数是320×240。
其中fps帧速可以有如下取值:
fps = 0:不设置帧速,输出帧速跟写入的一致;
fps > 0:固定输出某个帧速;
fps < 0:帧速由输出程序决定(当没有输出读取程序就暂停)。
因为摄像头设备同时只能被一个程序读取,退出mplayer后可以打开视频Flash,或者其他摄像头应用查看效果。
PS:尝试使用ffmpeg对X11抓屏发送到摄像头,没完全成功,理论上的命令应该如下:
ffmpeg -y -t 30 -f x11grab -qscale 2 -r 15 -s 1024×768 -i :0.0 -s 320×240 -f rawvideo -vcodec rawvideo -pix_fmt rgb24 /dev/video1
即对X进行1024×768, 15fps的抓图,转换成320×240大小,按rawvideo,rgb24方式写到video1,这样的效果仅仅是更新目标图像上面一部分,可能跟ffmpeg的rawvideo输出设置有关,但还没找出什么原因。